2022年5月26日,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,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、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主持,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、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,向大家介紹2021年我國生態環境狀況和海洋生態環境狀況,以及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情況,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。
?
?
??海報新聞記者:今年1月,生態環境部印發了《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監測規劃》,強調了新技術的應用。請問目前新技術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如何?預期將取得哪些成果?
?
?
蔣火華:感謝您對這個問題的關注。
?
?
監測為服務管理而生,靠技術進步而強?!笆奈濉逼陂g,我們將立足支撐管理和提升能力,加強科技攻關,推進新技術、新裝備在監測領域的應用。
?
?
近年來,新技術、新裝備與監測業務得到了有效融合。比如:在自動在線監測領域,空氣和水質主要指標自動在線監測技術已經較為成熟,并得到了規?;瘧?,顆粒物組分、揮發性有機物組分、溫室氣體、水質重金屬等在線監測的應用場景也逐漸增多。
?
?
在實驗室分析領域,高分辨、高通量、非靶向等設備已廣泛用于實驗室樣品分析,AI識別、eDNA測序逐步應用于水生態監測。
?
?
在應急監測領域,無人機/無人船、便攜式GC-MS、便攜式傅里葉紅外、飛行時間質譜走航等技術也得到充分運用。
?
?
在衛星遙感監測領域,利用遙感遙測新技術,實現了對生態環境高精度、全方位、短周期的監測,構建了天地一體、星地協同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。
?
?
在綜合分析領域,2022年,為加快信息技術在監測領域運用,我部組織開展了智慧監測試點工作,在全國優選13個基礎條件較好、具備區域特色、參與意愿較強的省份,按照“國家統一架構、地方負責建設”的工作思路,深化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在監測領域的應用,全面提升生態環境靈活感知、提前預警、綜合研判、智慧決策的能力,力爭早日形成一批可推廣、可復制的智慧監測應用和成果。
?
?
下一步,生態環境部將積極推進高新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,加大集成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、小型化監測裝備研發與推廣力度,加強衛星遙感遙測、便攜式現場快速監測、全自動實驗室等設備技術驗證,促進監測技術與業務的革命性創新,實現更科學、更精準、更全面、更快速。
?
?
我們希望,通過新技術為監測賦能,讓監測的眼睛越來越明亮,耳朵越來越靈敏,大腦越來越智慧,更好地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
?
?
謝謝!????
?
?
原標題:推進高新技術為環境監測賦能
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